醫療新聞
醫療新聞
News32歲乳癌患者化療及雙標靶 四個月後甩掉癌細胞
2022/3/29一名32歲已婚患者,某天摸到右胸有小腫塊,當時不以為意,經過半年後,發現腫塊越來越大,而且淋巴出現腫大的狀況,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劉良智,經過超音波和電腦斷層檢查,發現有約兩公分的腫瘤,並且淋巴轉移約4到6顆,確診乳癌第三期。劉良智主任先以化療和雙標靶治療,經過約四個月,再次以超音波檢查,發現腫瘤縮小非常多。 劉主任評估可以進行乳房部分切除手術,保留乳房,後續再搭配放射線治療,但經醫病溝通後,患者還是希望切除整個右乳避免復發。劉良智以達文西手術進行右乳全切,並和整形外科團隊合作進行乳房重建手術,術後病理報告顯示沒有殘餘癌細胞,患者目前恢復良好,持續門診追蹤。
20天未大便5公斤宿便腹脹 醫師徒手挖出緩解
2022/3/21一名58歲的男性患者,約20天都沒有解大便,直到腹脹受不了,求診至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,經過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張巨成,初步以肛門指檢,發現有如石頭般的重物壓在骨盆腔,擔心可能是腫瘤造成阻塞,立即做電腦斷層,發現病人有異於常人約80公分的乙狀結腸,塞了約5公斤重的宿便,至一路向上頂到了橫隔膜、胸腔甚至頂到心臟。張巨成醫師一把一把的將宿便挖出後,病人症狀也得到了緩解,而回家排了十幾次便後,終於將賴在身體20天的宿便驅離出境。
只是跳個有氧 竟是梨狀肌症候群臀痛腳麻
2022/3/1450歲的王姓病患,平常有跳有氧運動,某天看著YOUTUBE 的有氧教學,嘗試抬腿的動作,沒想到,隔天突然覺得腰部疼痛,一度腳麻,剛開始以坊間噴藥和藥膏處理,經過三個禮拜,症狀沒有緩解,反而疼痛面積越來越大,甚至連開車都覺得無力無法駕馭。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何宇淳醫師,何宇淳醫師經過理學檢查後,診斷為「梨狀肌症候群」。除了吃藥之外,也安排「超音波導引注射」,同時也安排中醫科主任徐新政電針針灸,經過治療後,王姓病患的疼痛獲得緩解,
90歲病患血便三個月 3D腹腔鏡手術切除癌細胞
2022/3/790歲的劉爺爺去年九月開始出現腹痛及血便等症狀,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消化科醫師范峻維,建議大腸鏡檢查,在盲腸處發現4.7公分*3.8公分的惡性腫瘤,跨科室由大腸直腸外科邵彥誠醫師以3D腹腔鏡手術切除,劉爺爺手術後第六天就出院回家,恢復狀況良好,目前回門診持續追蹤。
AI人工智慧與3D微創內視鏡導航手術 精準治療嗅神經母細胞癌
2022/3/1一名中年的男性病患,長期有鼻塞、鼻涕倒流等問題,求診過診所或其他醫院,被診斷為鼻竇炎併鼻息肉,吃藥數個月都無明顯改善,近期因為症狀更為嚴重,偶爾鼻涕中帶著血絲,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王堂權,王堂權以高階數位內視鏡檢查,經過影像強化及AI人工智慧輔助判讀後,王主任認為並非一般常見的鼻息肉,可能潛藏有惡性的腫瘤,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和病理化驗後,診斷為罕見嗅神經母細胞癌,鼻腔內約有5*4公分的惡性腫瘤,病患決定積極接受治療,經過3D微創內視鏡導航手術併顱底重建後,病患恢復良好,持續回門診追蹤。
車禍後骨折手術沾黏 針灸治療沾黏不再卡卡
2022/2/2156歲女性患者,半年前因車禍造成右側上臂骨折,經過手術及石膏固定,雖然骨頭已經癒合,但右肩關節、手肘和手腕活動角度仍受到影響,連日常動作都受到限制,例如洗澡、穿衣、曬衣服等無法正常作息,甚至因為關節疼痛不能入睡,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,經過半年復健治療後仍不見好轉。最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科黃詩偉醫師,經過約一個月的針灸積極治療,將沾黏的關節逐步拉開,讓原本活動卡卡的角度恢復,夜間疼痛也消失,可以好好睡眠,目前已經恢復正常生活。
48歲科技業老闆無症狀 意外發現動脈瘤救一命
2022/2/14一名48歲的科技業劉姓病患,本身有高血壓高血脂的問題,因突發右半身與臉部感覺異常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,住院期間經磁共振造影檢查顯示右側小腦急性中風,也意外揪出左側內頸動脈遠端一個約3.7公釐大小的動脈瘤。康復出院後,患者因擔心動脈瘤恐有破裂的後遺症,經門診諮詢過神經外科巫智穎醫師與醫學影像科李喬華醫師後,決定接受「血流導向裝置」置放手術處理動脈瘤,手術時間約半小時,術後經過一天觀察,隔天順利出院,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。
手抖長達兩年患巴金森症 神波刀治療恢復正常生活
2022/2/767歲張姓病患,雙手顫抖長達2年,手部在動作或靜止時都會不自主地顫動,甚至拿筷子都很困難,無法自己好好吃一頓飯,連右手寫字也常常無法辨識,造成生活上很大的困擾,雖然吃藥但還是無法改善,最後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陳睿正主任,陳睿正主任診斷,病人靜止型顫抖為巴金森氏症引起,以「神波刀」進行一次性的治療,改善患者的顫抖,恢復正常生活。
過年熬夜看電視打電動 易造成眼睛乾澀
2022/1/27今年過年有九天假期,許多人過年日常就是看電視打電動,整日下來眼睛其實又累又痠,甚至是太過乾澀,小朋友更要小心近視加重的危機。 在用眼過度的人身上,眼睛乾澀是很常見的症狀,這是因為減低眨眼的次數因而缺少淚液以及油質的分泌,讓眼睛失去保持濕潤的功能。若是有環境或其他的因素導致眼睛反覆發炎,長久下來也會讓眼睛有乾澀的情形。更有一部分的女性在更年期後因為荷爾蒙變化的影響,也比較容易有這個問題。以中醫的角度來說,五臟六腑的失調,都有可能讓身體的津液缺乏,其中以肝腎陰虛是最常見的體質表現,若是因為其他飲食或是局部發炎造成身體的火氣或濕氣較重,則是會影響眼睛周圍的循環,造成津液無法分布到眼睛,邪熱留戀或是濕熱就是主要的辨證類型。
台中太陽神排球隊 捐贈160件恭賀新喜有機棉寶寶裝
2022/1/26臺中太陽神男子排球隊熱愛體育兼做公益,在2022虎年,由領隊林紀甫率領球隊的人氣球星,同時也是中華男排代表隊成員「小高航空」高偉誠、「黃金左手」吳宗軒,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,捐贈160件印有「恭喜發財」新生兒有機棉寶寶裝,方便新手爸媽穿脫設計,祝福寶寶健康快樂成長,三位寶寶穿上新裝,超級卡哇伊,模樣萌翻全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