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新聞
醫療新聞
News牙齦痛兩天竟是深頸感染致休克 開顱膿瘍清除漸恢復
2022/9/19一名49歲設備工程師,過去有大腸癌病史,牙齦疼痛兩天,頸部及眼部腫脹,陸續出現脖子和眼睛腫脹,發燒,呼吸困難,意識模糊等症狀,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,經抽血及頭頸部電腦斷層檢查,神經外科巫智穎醫師診斷為深頸感染併發牙齦及眼眶感染。 由於病患病程進展快速,引發敗血性休克,顱內膿瘍,呼吸衰竭,於加護病房治療期間,施予經鼻氣管內管置入,後線抗生素及升壓劑治療,神經外科巫智穎醫師以開顱併內膿瘍清除手術。經兩個月治療之後,患者不僅脫離呼吸器沒有插管,意識也恢復清醒,手腳活動無礙,眼睛及頸部腫脹消失,唯膿瘍跑到眼睛造成視力模糊的後遺症。
917 世界病人安全日 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 民眾中醫用藥五原則
2022/9/16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9月 17日訂為「世界病人安全日」,邀集世界各國聯手一起響應病人安全日的行列,並共同採取病安行動。國內於每年9月17日辦理響應活動,並訂定為全國病人安全週;而今年度病人安全週主題延續2021年孕產兒安全「把握關鍵,產除風險」及「用藥安全」,院長陳自諒希望能透過系列衛教宣導、互動活動保障孕產婦、新生兒安全及用藥安全。
中醫大新竹附醫與五峰鄉5G遠距醫療 智慧醫療掌握聽力病症
2022/9/12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,配合政府遠距醫療政策,充實偏鄉離島醫療照顧體系。今年首度和新竹縣政府五峰鄉衛生所合作,提升偏鄉民眾之專科門診可近性,善盡社會責任,目前每兩周進行耳鼻喉科的遠距醫療。耳鼻喉科主任王堂權表示,在衛生所朱正偉主任、護理長、藥師及相關人員的協助下,透過遠距視訊診療及數位耳鏡,高畫質的清晰影像,會透過5G網路,即時傳輸到雲端診療平台,醫院端的耳鼻喉科醫師可同步了解病患的症狀、並即時檢查耳道、鼓膜及中耳腔的病變。 王堂權表示,一名48歲婦女,覺得聽力逐漸變差,溝通時常常需要對方拉大音量或再次複誦,以為只是年紀大的退化現象並不以為意,藉由和五峰鄉遠距醫療,透過5G傳輸即時數位醫療資訊,診斷出潛藏性的珍珠瘤。如果珍珠瘤越來越大,可能會進一步破壞耳膜,聽小骨,合併頑固性中耳炎,甚至造成乳突炎,腦膜炎等併發症。還好遠距醫療即時揪出前期的珍珠瘤病灶,藉由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適時介入,精準診治病患問題,順利改善聽力的狀況。
中風年輕化 上下肢機器人復健改善
2022/9/5一名45歲女性病患,因為急性腦出血導致中風,一度住進加護病房,中風造成右側肢體癱瘓手腳無力,行動不便,住院期間安排急性復健治療,復健科主任賴宇亮醫師掌握復健黃金期,導入「外骨骼穿戴式動力機器人復健訓練」,輔助神經復健功能,經過約1 個月後的訓練,右側手腳靈活度逐漸好轉。
低鹽高纖少加工 營養師推健康烤肉餐
2022/9/1中秋月圓人團圓,除了享受月餅、文旦外,親朋好友常相聚一起烤肉,享受口腹之慾,而攝取過多高油、高熱量食物,造成腸胃負擔。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科組長黃琳惠,營養師陳宛伶和主廚張焮雄,推出健康烤肉餐,分別是「烤豬肉黃瓜捲佐梅子醬」和「泰式鮮蝦柚子沙拉」,簡單美味又健康,享受美食、健康不離身! 營養師黃琳惠建議掌握「低鹽、高纖、少加工」,陳宛伶提醒,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血壓,應注意月餅屬於高熱量食物,因其含油量及糖量高,1 顆月餅的熱量接近 1 碗白飯,相當驚人,建議將月餅切小塊狀與親朋好友分食,避免佳節過後血糖及血脂肪飆升。
開學囉! 醫:將有另一波流行呼吸道感染
2022/8/29明天就要開學囉,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提醒家長,小朋友到了學校,接觸的人群會更多元更複雜,除了新冠病毒目前在社區有一定流行的比例,過往在特定季節流行的病毒,像是腸病毒、鼻病毒、肺炎黴漿菌感染、呼吸道融合病毒等,目前在本院門診監測都有增加的趨勢,小朋友開學後到社區或學校內接觸不同的病原體是預期的事,一定還是要戴口罩勤洗手,但不用恐慌。
懷孕罹癌怎麼辦? 醫:定期追蹤不會傷害寶寶
2022/8/24余苑綺不幸癌逝,留給親友無限悲痛,她抗癌8年70次化療,2017年生下女兒,2019年生下小兒子,卻驚傳直腸癌復發,癌細胞轉到肺和肝。如果懷孕的女性,罹患大腸癌怎麼辦? 中醫大新竹附醫外科部長沈名吟表示,癌症可能會復發,因此,就算懷孕也不能中斷定期追蹤,母親會擔心追蹤檢查對胎兒造成影響,目前醫療科技進步可使用超音波追蹤,核磁共振或是抽血驗癌指數,或驗血液中游離癌細胞,或游離癌細胞的DNA,可以幫助懷孕婦女檢查,不會讓寶寶受到傷害。
失智症前期患者 針灸改善認知功能
2022/8/22研究報告顯示,對於神經疾病諸如中風、巴金森氏症、血管性失智症、阿茲海默症等,針灸是一種有效的輔助性療法。針灸治療認知障礙的可能機轉包括: 提高神經生長因子的釋放、 降低氧化壓力、 降低細胞凋亡的基因表現、 增加神經突觸可塑性、 增加海馬與齒狀回的神經前驅細胞的生長。
工程師狂瘦20公斤檢查找不到原因 竟是自律神經失調
2022/8/16一名43歲的工程師,由於最近工作壓力大,出現腸胃功能失調的情形,吃了東西就會腹絞痛嘔吐,卻也時而出現便秘的情形,需要灌腸才能解便,跑遍各大醫學中心做了各種詳細身體檢查,包含大腸鏡、胃鏡、全身核磁共振,抽血過敏免疫檢查等,也檢查不出問題,從83公斤瘦到只剩63公斤。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周伯翰醫師門診就醫,透過紅外光光譜儀檢測大腦功能,發現患者的前額葉功能因為壓力失去活性而出現憂鬱腦波,以及自律神經檢查發現患者屬於交感神經偏高,經過適當的藥物治療後,症狀兩洲內顯著改善,可以正常享受美食,不再出現腹痛嘔吐便秘等症狀,體重已恢復5公斤。
飛蚊症飄來飛去好惱人 醫:要定期追蹤
2022/8/11診間常遇到病患主訴:“眼睛看到圓的、點狀、條狀或是變形蟲形狀的東西在飄”;“視野看到閃光”;“眼睛看到像是蜘蛛網或是玻璃破裂樣子的東西”。 中醫大新竹附醫眼科醫師張家睿表示,上述這些症狀,都屬於飛蚊症的表現,起因於眼內玻璃體退化。